
10月7日,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发布的消息让人感到一阵紧张:当天凌晨,一架乌军无人机闯入了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区域,虽然被拦截并压制,但最终还是撞上了正在运行的机组冷却塔。爆炸后,冷却塔上留下了明显的黑色痕迹。 新沃罗涅日核电站是俄罗斯最早的核电站之一,早在1964年就开始投入使用,目前站内有6个机组,其中4个已经在满负荷运转,使用的是VVER-1000型压水堆。虽然与切尔诺贝利的RBMK反应堆相比,它的安全性更高,但冷却塔依然是核电站的“命门”。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必须依靠冷却塔来散热,以防堆芯过热。 这次无人机袭击的是3号机组的冷却塔。虽然炸弹没有直接击中反应堆的核心部分,但冷却塔的混凝土被炸开了一个1.2米宽的裂缝,12根冷却水管也受到了损坏。当天,3号机组的负荷从100%降至70%。俄罗斯原子能集团紧急调集了200人的维修队伍进行修复配资门户官方网站首页,光是材料费用就花了800万卢布。
如果无人机稍微偏离一点,撞到冷却塔下方的循环水泵,3号机组就可能会紧急停堆,周围30公里内的居民就需要准备疏散。这种场景与2011年福岛核事故初期非常相似——福岛是海啸摧毁了冷却泵,而这次差点是无人机炸坏冷却系统。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是天灾,一个是人祸。 让人更担忧的是,这架无人机很可能是改装自商用无人机,例如“海鹰-10”的民用版,携带了5公斤TNT炸药,成本只有800美元,却能够飞到核电站上空。尽管俄罗斯在核电站周围部署了“铠甲-S1”防空系统,自2025年起已经成功拦截了32架乌军无人机,但这次却没能拦截住。问题在于,这种小型无人机飞得很低,雷达反射面小,就像麻雀一样难以捕捉,防空系统很难捕捉到它们。 事实上,之前扎波罗热核电站已经遭遇过类似的无人机袭击。2023年,扎波罗热核电站共遭到47次无人机攻击,其中一次无人机炸毁了变电站,导致1号机组停堆了两个小时。国际原子能机构(IAEA)当时曾发出警告:“如果继续这样攻击,核事故将不可避免。”但乌军并没有放慢攻击的步伐,反而将袭击频率提高了30%。到2024年,扎波罗热的无人机袭击次数激增到61次,现在它们又将目标锁定在新沃罗涅日,似乎把核设施当作了“软目标”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核事故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。如果这次无人机成功炸中反应堆的安全壳,哪怕只是炸开一个小裂缝,辐射剂量也会迅速超标。回想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,当时反应堆堆芯爆炸,辐射尘飘散到整个欧洲,瑞典、德国等国家的牛奶中都检测出了铯-137。福岛核事故后,日本向太平洋排放了130万吨核废水,至今仍对渔业造成影响。 新沃罗涅日核电站距离乌克兰边境只有180公里,一旦发生泄漏,东北风一吹,乌克兰哈尔科夫和基辅地区的居民将首当其冲。辐射尘可能在72小时内飘散到波兰华沙配资门户官方网站首页,到那时,欧洲可能需要抢购碘片,而不是继续支持乌军。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此事件表示极大的关切,他迅速飞往莫斯科,并在会面时指出:“这是俄乌冲突以来最严重的核安全风险。”他还展示了数据,表明2024年乌克兰周边核电站遭袭击的次数,比2023年增加了60%。如果继续放任这种情况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 然而,乌军敢于如此行事,背后少不了西方的默许。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“凤凰幽灵”无人机,射程可达180公里,正好能够攻击新沃罗涅日;而英国则向乌克兰提供了“星纹”防空导弹,这些导弹并未用来防御俄罗斯的空袭,而是被拆解并改装为无人机炸药。 尽管西方各国口头上表示“支持乌克兰”,但对于核安全问题却选择保持沉默,显然他们知道,万一发生核事故,最先逃跑的将是他们自己。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在通报中特别强调,冷却塔上留下的黑色痕迹以及现场照片,正是为了防止西方否认事件的发生。 如果真发生核事故,欧洲一定会首先向乌克兰追责,而美国也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责任。在那时,乌军的“抗俄英雄”形象可能会瞬间崩塌,成为无法挽回的历史遗憾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